2018年5月,《快递暂行条例》将正式施行;2018年9月,新版《快递封装用品》国标开始启用。双规一出,快递业绿色转型速度预计将加快不少。不过,这还只是一小步,漫漫“绿化”路,仍须冲关直上。
自2018年5月1日起,《快递暂行条例》就将正式施行了。这是我国第一部,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。不出意外,条例对绿色包装也提出了要求,鼓励快递业务包装使用环保材料,更多关注回收和再利用。
往后再推4个月,新版《快递封装用品》国标也将在9月启用。很显然,新国标也将引导快递包装绿色发展列为重点。例如,倡导使用生物降解塑料,并且限制了一部分塑化剂、溶剂残留值等数据。
但是,业界也提醒称,目前快递业绿色转型还需要攻克几大难题。首先不容忽视的,就是成本问题。可降解快递包装成本较普通包装更高,这是事实,比例甚至可以达到一倍左右。环保材料制造价格直接影响了使用规模,也为绿色包装推广增添了更大困难。
再从回收的角度来看,快递包装其实在拆的过程中就基本不能再直接投入下一次使用。如果是单纯回收材料,其再利用价值是否能抵得上各种成本的额外输出呢?比如快递员回收,回收站点建立,运输和处理等。
也就是说,环保包装确实需要投入更多,影响商家使用积极性。同时,快递和商家愿意建立回收站点,有多少消费者能够定点投放废弃快递包装呢?有局部调查显示,这个比例可能还不到3成,明显人们对于快递包装回收的环保意识不足。
另外,快递包装回收、储运以及处置产业链尚不成熟。一部分原因也是国内再生资源体系不健全,垃圾分类覆盖率仍然较低,所以快递包装回收渠道不够畅通,会进一步加大收集和再利用的难度。
提到新国标,专家也表示,现阶段更多的还是推荐和引导,远不到强制性的地步。这也表明,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升级仍处于初期,标准规范还在完善中,各个层面进入了周期性调整,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过渡。
不过可喜的是,快递业包装的改变正在向环保逐渐靠拢。除了在源头减量上做文章,业界也在不断探索共享机制带来的循环利用可能性。漂流箱计划、零胶纸箱、共享快递盒、绿仓等,都是电商与快递行业的有益尝试。
目前,循环快递包装箱已经开始在多地试点,材质多样、款式多元,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可循环使用。日前,一款名为“快递宝”的产品以共享的名义登陆深圳,轻便、价廉且可折叠,无胶带和填充物。更重要的是,其采用“以租代售”和回收计酬的商业模式,令人侧目。
文章转自中国环保在线